学校精神2.jpg

文化丛书内容
庄子与《南华经》
庄子与《南华经》
庄子(约前369—前286 )名周,字子休(一说子沐),战国 时代宋国蒙(今安徽省蒙城县人)。著名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文学 家,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,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,先 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。
《老子》(节选)
《老子》(节选)
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天地之始;有名万物之母。 故常无,欲以观其妙;常有,欲以观其徼。此两者,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 玄。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
老子与《道德经》
老子与《道德经》
老子(约前570—前500),姓李名耳,字伯阳,谥号聃,楚 国苦县人,伟大的哲学家、思想家,道家学派创始人,曾在东周国 都洛邑任守藏吏,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向老子问礼。
《名贤集》
《名贤集》
《名贤集》为南宋以来流行在民间的一种通俗读物,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蒙学教材之一,具体作者不详,从内容上分析,是南宋以后儒家学者根据历代名人和贤士的名言警句,以及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格言、谚语编纂的。它不可能出自一人之手,很可能是多人或几代人的共同创作。
《笠翁对韵》
《笠翁对韵》
《笠翁对韵》是以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、词时,用来熟悉对仗、用韵、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。是作者李渔①仿照《声律启蒙》写成,书名中的“笠翁”二字是他的别号,由于本书主要是通过精彩的例句来介绍诗歌的对仗技巧和声韵知识,所以又叫“对韵”。